如何才有健康的一天,跟著莊淑旂博士學健康

如何才有健康的一天,跟著莊淑旂博士學健康

如何才有健康的一天,跟著莊淑旂博士學健康

今日的疲勞今日消除
脹氣乃萬病之源
 

國人的生活形態與本稍有不同,可能是因為天氣較炎熱的緣故大家的睡眠時間較多,更常常在午飯後午睡不論是公家機關、私人公司、中小學校,都有午休的時間大家在吃飽午飯以後,很習慣的都去睡覺了。事實上睡多了只有傷脾對身體亦點好處都沒有;而吃飽飯後睡覺容易妨礙消化產生脹氣,更是百病之源國人對這種情況卻一點都不知警惕,臺灣是個寶島按照理說生活在寶島的人,應該都很健康才對;莊淑旂博士在回國後沒有想到國內生病的人這麼多,每家醫院不論大小都大排長龍病房都客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大家經常生病小的情況是感冒不斷,大的情況是因為癌過世的比例升高,究其原因這都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對的緣故。就以飲食與睡眠的關係來說,一般人的習慣大都是「吃飽了好睡覺」;然而這卻與身體器官的運作正好相反,因此莊淑旂博士主張先消除疲勞再吃飯,也就是飯前小睡或作耳部按摩、腦部按摩等等,讓身心在愉快的情況下進食。而吃了東西之後的三、四個鐘頭內最好就不要睡覺:換句話說,睡前最好不要吃東西。在飲食方面食物有一利也有一害,因此,任何食物對個人而言,是好是壞都必須是體型而定,只要按照前面所介紹的「改善體型的飲食方法」去做,就能恢復正常的體型,因此並不一定要餓得半死才能減肥;相同的道理並不一定吃貴、稀罕的食物就能「補」身;而「補」身也並不一定就非要吃價昂的食物不可,每個人的體型不同只要根據自己的體型,吃自己「該吃的東西」,不吃自己「不該吃的東西」,就能夠「吃」出健康來。只要我們「後天性」的生活能夠正確,就能克服「先天性的缺點」;因此遵守正確的生活習慣攝取正規的飲食就可以擁有正常的體型,也不會天天害怕是否又感冒了、是否又頭痛了。要是先天性不好生活方式又不改善,那麼經常生病也是極其自然的事。所有的疾病大都是「後天性」的,就以「體型」來說,父母都屬肥胖型孩子也容易肥胖這是常有的事;於是,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遺傳」,生活方式如何也就不需太在意了;如此一來,孩子自然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胖子了,這就是沒有改善錯誤的飲食生活所導致的結果。在正常的生活環境,就不會有胖子出現;影響體型的因素有食物、運動和心理等,如果能夠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就可以達到「正常」的目標。

圖片42 (1)

今天疲勞今天消

你知道嗎?今天的疲勞如果今天不消除,就可能容易生病;而疲勞日積月累,更容易造成體內器官異狀發達―長瘤致癌。換句話說,疲勞了一天而不知如何消除,是罹患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適當的活動是必要的旅日名醫莊淑旂博士,三十多年來從食物和運動健康研究,有一百多本著作甚受日本醫學界推崇。莊博士最近返國定居,他對於國人近年來由於生活富裕而導致生活習慣改變的情況,大不以為然。她認為過去臺灣由於生活貧困,人們需要出勞力以換取生活所需,因此人們常常因為過於勞累而產生疾病;又因為環境不好營養不良而生病。然而時至今日國人生病的主要原因,卻正好與過去相反;因為生活太舒適而生病,因為營養太好而生病實在令人訝異。的確生活條件的改善並不等於就可以「好逸惡勞」,有錢了我們可以做許多過去沒辦法做的事可以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舒服;但這並不表示有錢就不要運動了。為了會身體的健康,適當的活動一下筋骨絕對是有必要的。

1.造病而後致病

莊博士表示現今社會許多人可以說是自己讓自己生病,然後再花費大筆的金錢與時間而去治病以平日最常用的椅子為例,一般家庭都使用沙發椅,愈有錢的人沙發愈軟將自己的背部與尾椎「窩」在軟椅中,久而久之腰酸背痛毛病全出來了,然後再去找醫生吃藥、打針、推拿,真是自己「造」並,莊博士形容「有錢人」的這種舉止是花錢找罪受真可說是「自作孽」了。其實身體的疲勞是很容易消除的只要做幾個簡單的小動作,例如拉拉耳朵、抓抓背,就可以將疲勞消除一空。不過,國人的習慣是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隨便洗個澡,往床上一倒就呼呼大睡,以為疲勞就可以完全消除了。而實際上睡眠只是人體恢復精力必須的過程,由於白天工作所產生的勞累根本無法隨之而去,因此一覺醒來不是精神百倍反而是腰酸背痛。莊博士曾在日本對曾經罹癌又開過三次刀的患者展開全面的調查。在問卷中調查項目包括:體型、症狀、性格、飲食和日常生活等等,從三萬多名病友的回函中發現這些癌症病人所犯的錯誤抱括:長期的偏食、錯誤的生活習慣,沒有完全消除當日的疲勞,因而導致身體的不分出現衰弱狀況,而造成病菌的侵入。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莊博士不斷指導人們如何「消除疲勞」,傳播他自創「中國式健康管理法」。他說:「今天的疲勞,絕不能留到明天,人們應當知道既是活在人世間,就要充分享受大自然所賜予我們的恩惠:當太陽上升十人們就應該起床活動活動筋骨使身心都能活潑;太陽下山後就必須休息使一天的疲勞完全消除!」

2.飯後睡覺不宜

另外由於錯誤的生活習慣此我們容貌憔悴、容易生病,而我們卻毫無警惕。以睡午覺為例莊博士非常奇怪為什麼大家在吃完午飯之後,不繼續工作而通通跑去睡覺這在國外是很少見的現象。因為當我們吃飽時正是胃開始忙碌的時候,他必須藉著不斷的蠕動來消化食物;而這個時候我們反而跑去睡覺妨礙了胃的工作,極易造成消花不良而影響健康。特別是許多人因為環境的關係都趴在桌子上睡覺,此時橫膈膜下降將胃壓住妨害了他的活動。胃想要幫你忙,要你健康你卻壓住他實在太「對不起」胃了,千萬要記住「吃飽就睡」是健康大忌。

圖片43 (1)

預防勝於治療

在我們日生活上有許許多多的習慣,造成了我們「渾身是病」而毫不自知 :

  1. 不吃早飯、午飯隨便、晚上大餐,這與養生之道「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要少不吃更好」完全背道而馳。

  2. 上廁所看報、吸菸,易分心久之造成便秘。

  3. 洗臉時手捧水胡亂洗形成每人都是一張「國旗臉」。

  4. 吃東西時僅用一邊牙齒咀嚼,久之導致嘴斜而不知毛病出在哪裡。

1.勤做簡易小運動

錯誤的生活習慣只要有耐心、有恆心,很容易就可以改正過來而擁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莊博士的一貫主張:勤做簡易小運動、注意生活細節,預防勝於治療  如此自可「百病不侵」。莊博士說:「其實我的抗病和抗癌等健康管理法,說穿了真是最簡單不過了都是人們自己可以注意,而且很容易做到的,其目的只是使人的身心調和,讓全身的器官不老化、精神不低落,身心隨時都在喜樂中,自然就無病可生了!」莊淑旂以他深厚的中醫根基,再加上西方醫學的理論,創造出屬於他個人的學說,和自我健康管理與診斷法。主要的,莊博士的學說是屬「預防」醫學,目的是防各種疾病的發生;更重要的是抗制癌病,勝制在癌病發生之後,也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和減低癌病的痛苦。莊博士在日本「行醫」三十多年,在他的理念中,始終認為自己不是醫生,而是一個行醫的人。「行醫」,依傳統來說,是指醫生不在診所裏,等病人上門,而是走出戶外、主動的、有愛心的物更廣大的人群服務。基於對國內同胞的關懷莊博士在民國七十七年返國定居,並成立青峰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導高齡者如何正確地過生活。莊博士也不斷地舉辦系列講座,推薦他的健康管理法與健康運動,他認為,由於工商社會每個人生活都忙碌,所以運動要愈簡單愈好;花的時間愈少,愈容易養成每天做,而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莊博士自創的「健康運動」,共分為三部分:防癌體操、宇宙運動、日常生活運動;「健康管理法」則為生活上的一些細節。本書以「健康的一天」從早上、中午到晚上為經,以莊博士的理論與方法為緯,作者有系統的介紹,只要按部就班去做,你每天都可以有「健康的一天」。莊博士的「飲食管理法」,則以體型為主,先找出自己的體型,而後再選擇適合的食物。本書將詳細介紹體型區分與配合的食物,並說明莊博士的飲食健康新觀念。這些都非常淺顯易做,必沒有什麼「大道理」在裡面,就看你做不做了。

2.健康的一天

早上起床後做運動然後洗個澡再從事耳部、手部按摩,在吃豐盛的早點,每天都能如此行之保證上班、上學精神百倍。只有在身體無疲勞的狀態下食物才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最好能在中餐前小睡然後拉拉耳朵,按摩眼睛按摩手腳,如此不但可以消持上半天的疲勞而且可以幫助下半天不容易累。至於國人一般習慣於中餐後在午睡,而依稅常常就是一個鐘頭這種非常引響健康的「惡習」應該馬上改過來。因為上午的疲勞還沒有消除就吃中飯飯後又立刻去午睡不但食物無法消化且會產生頭脹痛、不愉快、身體不喜歡動等感覺,若經年累月長此下去必定未老先衰。此外,在食物無法消化的情況下體內容易發酵產生脹氣而導致癡呆,一般而言在中餐前午睡約一、二十分鐘即可。至於下班回家後最好先洗個澡在休息二、三十分鐘等一天的疲勞恢復後再吃晚飯,為了不影響消化飯後最好過三、四個鐘頭後再睡覺,從上述做法中可以看出莊博士「健康管理法」的精髓在「消除疲勞」與「飲食管理」。有介紹莊博士的共者消除疲勞的方法可以去查看消除疲勞篇,要記住睡前多做對身體有好處。

 
文章關鍵字:

更多文章:

  1. 等大人還是轉大人?別再讓孩子喝苦苦的中藥
  2. 莊淑旂博士對於肺炎緩解的傳奇故事
  3. 醫食同源,廚房就是藥局
  4. 莊淑旂博士提倡的3:2:1進食法
  5. 便祕這樣吃! 蛋殼竟然可以消脹氣?
Top